現在的房子似乎已成了拉開貧富差距的翹板,一方面是很多剛需仍然買不起房子;另一方面是城市中到處都是高樓大廈,可是等到夜幕降臨時才會發現,大部分房子似乎並沒有人居住,隨處可見空置的房子。 莆田房屋空置到底有多高,相信大家都有體會。市中心、城北、城南等樓盤房齡超過10年了,然而不少房子還處於空置狀態。萬達旁某樓盤交房13年,其中一棟僅3户入住。 還有靠近莆田學院的學院花園,有的房東是系統內上班,根本就不愁錢,170平的房子空置着。 二手房中就更多了,很多房齡超過10年房源,毛坯出售。如城東附近的三紫,2000年初的房子了,有一棟樓居然還有五分之一是空置。溯及城東歷程,2005年省運會的東風就已經吹起一批投資客,換言之,莆田的投資客其實從21世紀初就已經湧入市場了。  另外,不少在外的經商的莆田人,更是各處置業。一莆田人在北京做木材鋼筋生意,北京三套房子,莆田一套、海南一套,貴州一套。 可見,莆田人買房的房子需求很大,但空置房也不少。
而莆田房價過快上漲,正是投資客存在的誘因。這幾年莆田房價上漲趨勢穩健,一些地段突出或者品牌房企的房源,價格甚至翻番。如雅頌居當初的開盤價10000元/㎡,如今二手房毛坯價普遍在16000元/㎡以上,部分溪景房價格已經在20000元/㎡。鳳達雅景豪園2012年一期開盤均價7500元/㎡,如今二手房一房難求,單價普遍在17000元/㎡以上。 顯然在莆田房價快速上漲時期,購房者幾乎都賺得盆滿缽滿,資本逐利,也加快了他們投資房產的投資積極性,有人更是把買房當成自己財富升值保值的一種工具。他們身上的標籤非常明顯,資金有優勢,心態有共性,既不願意資金閒置又擔憂既得利益縮水,成為被收割的韭菜。 顯而易見,有充分的溢價空間,房子會在炒房者手中倒來倒去,他們不斷地獲取差價利潤,資金會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,而真正需要房子的購房者,因為房價高昂,超出了家庭經濟承受能力,與房子越走越遠!因此空置房不僅僅一種巨大的社會資源浪費,有的家庭已有三四套房,而與這形成鮮明對照的是,仍然有一大批人買不起房。炒房助推房價上漲,而剛需或者首改一族卻要承擔更多的置業成本。 |